广东成考高起点复习资料语文--四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一、辛弃疾和辛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江苏济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转江阴签判,他不顾官职低微,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具体分析南北政治军事形势,提出加强实力、适时进兵、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均未被采纳。后任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等,任职期间,都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以利国利民。后被诬落职,先后在信州上饶、铅山两地闲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终因忧愤而卒。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二、背景简介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六十四岁时,被召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这以前,辛弃疾被迫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了。起用他的是执掌大权的韩侂胄。因为那时蒙古已经崛起在金政权的后方,金政权日益衰败,并且起了内乱。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的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在那时濒临抗战前线。辛弃疾初到镇江,努力作北伐的准备。他明确断言金政权必乱必亡。他又认为:南宋要取得对金作战的胜利,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他曾对宋宁宗和韩侂胄提出了这些意见,并建议应把对金用兵这件大事委托给元老重臣。这无疑是包括辛弃疾在内的。可是韩侂胄一伙人不但不能采纳,反而有所疑忌不满,他们借口一件小事故,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开禧元年(1205)索性把他调离镇江,不许他参加北伐大计。辛弃疾二十三岁从江苏起义南来,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在南方呆了四十三年,开始遭到投降派的排挤,现在又遭到韩侂胄一伙人的打击,他那施展雄才大略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词人悲愤不已,赋词寄怀。
三、词作分析
(一)、“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问:辛弃疾开篇第一句,就写的是“千古江山”,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曾写到:“千古风流人物”——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明确:苏轼的是“千古风流人物”侧重人物,而辛弃疾则写的是千古江山,更注重于能够掌握这片江山、保护这片江山的英雄。
究竟作者认为谁是保卫祖国大好河山的英雄呢?我们看下面“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找不到孙权这英雄了。很显然,作者将孙权孙仲谋当成了这样的英雄。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都城,并且能够任用周瑜、黄盖、鲁肃等军事家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 .
2、问:作者在此时提到孙仲谋,暗含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孙权善于用人,而作者遇到了一个浪费人才的皇帝,用孙权反衬当今统治者的昏庸无道。
(二)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问:作者在此处提到,“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又说“斜阳草树”。两相对比,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了当初尽管刘裕那么英武非凡,军队那么威猛、武器那么精良,扫平了北方,建立了刘宋。但是直到今天,他当年丰功伟绩也都如当初的舞榭特台都化作了破败的荒园一样随着历史的风雨飘摇而去。
2、问:作者对刘裕的怀想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向往英雄,盼望自己也能像刘裕一样建功立业,对统治者表达了一种自我推荐,要收复失地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英雄不在”的感慨。“但使卢成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此时作者所含的意思不仅仅是对王玄谟北伐的影射,更是对韩侂胄北伐的一种劝诫。
1、问:此时,作者提到如果仓促北伐,必将会导致失败。其中隐含了作者的一个意思,是什么?
明确:作者自我推荐,实际上是向建议:只有我这样的老臣才可以指挥作战,获取胜利
2、问:如果统治者不善用人,会怎样呢?
当然,必将导致失败了。但是作者此时并没有直接说会失败,而是回想当年,描绘了一幅失败的时候的凄惨景象: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
(四)“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四十三年前,正是作者率军投靠南宋王朝的时候,也就是1163年,王玄谟北伐失败,此时金国皇帝完颜亮趁机沉打过长江,在瓜步山的上修了一个行宫,供自己寻欢作乐,而且纵容金兵烧杀抢掠。
1、问:作者用宋文帝北伐失败的典故影射王玄谟北伐的失败,那么用宋文帝北伐的失败后果来影射谁呢?
明确:自然是王玄谟北伐失败后造成的“烽火扬州路”
(五)“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当初魏武帝拓跋焘对汉族人民实行残暴统治,寻欢作乐得行宫,如今却已变成了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
1、问:作者有什么感想?
明确:大家都已经不记得当年的耻辱了,就连四十三年前的惨象也已经忘却了。百姓们不知道当年的历史,只是看到神就下拜祈求祝福,以至于成了一片神鸦社鼓的形象。——商女不知亡国恨
2、问:此处作者回忆当初扬州遭到金兵劫掠的凄惨景象,本来是不堪回首的。此处为什么要写作“可堪回首呢”?
明确:为了让统治者知道,用人不当导致战略失误,会造成多么大的损失!因此,就更应该慎重,那么朝廷应该用什么样的人才呢?
3、问:最后,作者引用廉颇“尚能饭否”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的什么思想?明确:自己虽然已经老去,但依然可以为国效力,便如同那不服老的廉颇。而“凭谁问”则体现了一种无奈,无法被赏识的无奈。
四、艺术特色
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善用典故。如:
孙仲谋——孙权,他曾在京口建立吴都,并击退曹操军队的南侵。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当年出兵灭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以及淮北的大片土地,有吞灭强敌的气势。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判韩的出兵草率。
佛狸祠——子民将要忘了国仇家恨了,催促宋王朝出兵收复山河,表示了对南宋政权的不满。
廉颇——用廉颇自况,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的报复而朝廷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文的主旨。
辛弃疾
一、辛弃疾和辛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江苏济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转江阴签判,他不顾官职低微,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具体分析南北政治军事形势,提出加强实力、适时进兵、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均未被采纳。后任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等,任职期间,都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以利国利民。后被诬落职,先后在信州上饶、铅山两地闲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终因忧愤而卒。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二、背景简介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六十四岁时,被召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这以前,辛弃疾被迫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了。起用他的是执掌大权的韩侂胄。因为那时蒙古已经崛起在金政权的后方,金政权日益衰败,并且起了内乱。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的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在那时濒临抗战前线。辛弃疾初到镇江,努力作北伐的准备。他明确断言金政权必乱必亡。他又认为:南宋要取得对金作战的胜利,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他曾对宋宁宗和韩侂胄提出了这些意见,并建议应把对金用兵这件大事委托给元老重臣。这无疑是包括辛弃疾在内的。可是韩侂胄一伙人不但不能采纳,反而有所疑忌不满,他们借口一件小事故,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开禧元年(1205)索性把他调离镇江,不许他参加北伐大计。辛弃疾二十三岁从江苏起义南来,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在南方呆了四十三年,开始遭到投降派的排挤,现在又遭到韩侂胄一伙人的打击,他那施展雄才大略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词人悲愤不已,赋词寄怀。
三、词作分析
(一)、“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问:辛弃疾开篇第一句,就写的是“千古江山”,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曾写到:“千古风流人物”——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明确:苏轼的是“千古风流人物”侧重人物,而辛弃疾则写的是千古江山,更注重于能够掌握这片江山、保护这片江山的英雄。
究竟作者认为谁是保卫祖国大好河山的英雄呢?我们看下面“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找不到孙权这英雄了。很显然,作者将孙权孙仲谋当成了这样的英雄。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都城,并且能够任用周瑜、黄盖、鲁肃等军事家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 .
2、问:作者在此时提到孙仲谋,暗含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孙权善于用人,而作者遇到了一个浪费人才的皇帝,用孙权反衬当今统治者的昏庸无道。
(二)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问:作者在此处提到,“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又说“斜阳草树”。两相对比,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了当初尽管刘裕那么英武非凡,军队那么威猛、武器那么精良,扫平了北方,建立了刘宋。但是直到今天,他当年丰功伟绩也都如当初的舞榭特台都化作了破败的荒园一样随着历史的风雨飘摇而去。
2、问:作者对刘裕的怀想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向往英雄,盼望自己也能像刘裕一样建功立业,对统治者表达了一种自我推荐,要收复失地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英雄不在”的感慨。“但使卢成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此时作者所含的意思不仅仅是对王玄谟北伐的影射,更是对韩侂胄北伐的一种劝诫。
1、问:此时,作者提到如果仓促北伐,必将会导致失败。其中隐含了作者的一个意思,是什么?
明确:作者自我推荐,实际上是向建议:只有我这样的老臣才可以指挥作战,获取胜利
2、问:如果统治者不善用人,会怎样呢?
当然,必将导致失败了。但是作者此时并没有直接说会失败,而是回想当年,描绘了一幅失败的时候的凄惨景象: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
(四)“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四十三年前,正是作者率军投靠南宋王朝的时候,也就是1163年,王玄谟北伐失败,此时金国皇帝完颜亮趁机沉打过长江,在瓜步山的上修了一个行宫,供自己寻欢作乐,而且纵容金兵烧杀抢掠。
1、问:作者用宋文帝北伐失败的典故影射王玄谟北伐的失败,那么用宋文帝北伐的失败后果来影射谁呢?
明确:自然是王玄谟北伐失败后造成的“烽火扬州路”
(五)“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当初魏武帝拓跋焘对汉族人民实行残暴统治,寻欢作乐得行宫,如今却已变成了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
1、问:作者有什么感想?
明确:大家都已经不记得当年的耻辱了,就连四十三年前的惨象也已经忘却了。百姓们不知道当年的历史,只是看到神就下拜祈求祝福,以至于成了一片神鸦社鼓的形象。——商女不知亡国恨
2、问:此处作者回忆当初扬州遭到金兵劫掠的凄惨景象,本来是不堪回首的。此处为什么要写作“可堪回首呢”?
明确:为了让统治者知道,用人不当导致战略失误,会造成多么大的损失!因此,就更应该慎重,那么朝廷应该用什么样的人才呢?
3、问:最后,作者引用廉颇“尚能饭否”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的什么思想?明确:自己虽然已经老去,但依然可以为国效力,便如同那不服老的廉颇。而“凭谁问”则体现了一种无奈,无法被赏识的无奈。
四、艺术特色
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善用典故。如:
孙仲谋——孙权,他曾在京口建立吴都,并击退曹操军队的南侵。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当年出兵灭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以及淮北的大片土地,有吞灭强敌的气势。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判韩的出兵草率。
佛狸祠——子民将要忘了国仇家恨了,催促宋王朝出兵收复山河,表示了对南宋政权的不满。
廉颇——用廉颇自况,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的报复而朝廷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文的主旨。
本文标签:广东省成考网语文广东成考高起点复习资料语文--四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gdcrgkw.cn)
《广东省成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